close

轉貼自台灣論壇

-------------------
            謹以此文紀念中國五千年來真正為人民壯烈犧牲的無名英雄們

  郭靖和黃蓉死了,就在襄陽城破的那一天。金庸老先生聰明的回避了這一段,給自己少留下一些破綻,也給了讀者一個想像的空間,可能他也不忍心親手給自己筆下這對最完美伴侶的生命旅程畫上一個無可奈何的句號。空閒的時候我常常會一個人獨自在冥想,在城破的那個黃昏,天際的火燒雲紅得像血一樣鮮?,那是一場何等慘烈的戰鬥啊,郭靖夫婦如何以血肉之軀面對只需要兩個萬人隊就能征服歐洲,被膽寒的歐洲人稱為“閃電的鞭子”的蒙古鐵騎,如何以血肉之軀面對東方有史以來最為偉大即使與愷撒及亞歷山大相比也毫不遜色的軍事統帥。在冷兵器時代,面對潮水般洶湧而來的千軍萬馬,個人的力量顯得如此的渺小,縱然武功高強如郭靖夫婦,就像根據井上靖的《敦煌》拍攝的電影中的場景一樣。有時我實在不忍心想像郭靖夫婦在戰場上的生離死別的那一幕,也許他們根本連生離死別的機會都沒有。
  


  郭靖是一個平民英雄,但卻絕不是個平凡的英雄。他可能是金庸筆下個性最為接近普通人的男主角,不是玉樹臨風,而是壯壯實實;天資也不聰穎,可能資質比一般人還差一點;更談不上風流倜儻,有時連話都說不周全;非但不是文武雙全,可能也沒讀過幾本書,認識的字也有限。他的成功,我覺得倒是和阿甘有幾分相似。他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基本來自於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農村婦女——他的母親李萍,就是這個普通的農婦,教給了她唯一的兒子中華民族的精髓——仁、義、理、智、信,有時候最淺顯的語言裏往往包含著人生最重要的哲理,不過知易行難,這些人生至理的付諸實施往往是無比的沉重。 


  可是就是郭靖,也只有郭靖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大俠”,因為與令狐沖、楊過、張無忌、袁承志等人以遁世隱居等方式進行消極逃避明哲保身相比,只有他在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中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達到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境界,而那些人,充其量只能稱為“遊俠”。“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遊俠也是俠,不過只是一種適逢其會的俠,他們先天的優越條件並沒有讓他們成長為大俠,因為他們沒有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悲天憫人之心,性格決定了命運,與郭靖這樣的民族脊樑相比,他們只能算是闌尾。 



  在金庸筆下,只有喬峰才能和郭靖相比,兩個人有著極其相似而又截然不同的身世。郭靖是在蒙古長大的漢人,草原給了他廣闊的胸懷;而喬峰則是由漢人養大的契丹人,南朝漢人文化深深的影響了他,有時候思想也是一種痛苦的折磨。在民族衝突極其尖銳的時候,他們都毫不猶豫的放棄了在戰略優勢方的榮華富貴,本來一個是“金刀駙馬”,一個是“南院大王”,同樣手握重兵,不過一個是站在了父母之邦,一個卻站在了養育之邦,在這個不同的表像之下,是兩個人一樣的感情,那就是他們都是把人民的苦難放在了第一位,考慮的首要問題就是擔心“刀兵一起,生靈塗炭”。在民族矛盾與民族感情的夾縫中,喬峰選擇了自殺,他用自己的死,換來了雁門關數十年的和平,死對他來說,可能倒是一種解脫,他不必再痛苦了,而且阿朱早就死了,他的心也早就死了,本來就對這個世界就沒有什麼太多牽掛了。與喬峰不同,郭靖選擇了抗爭到底,他不能死,也不能逃避,因為在他背後是千千萬萬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在這兩位大俠巨大背影的映襯下,其他金庸筆下的男主角是那樣的蒼白無力。
  

  你可以說不食周粟的伯夷與叔齊是“愚忠”,可以說被以“莫須有”罪名殺掉的嶽飛與被皇太極“反間計”除掉的袁崇煥是“愚忠”,也可以說孤守海外的鄭成功是“愚忠”,但是你不能說郭靖是“愚忠”,因為他一不是朝廷命官,二不是效忠皇上,三不為朝廷賣命,他也不遵守朝廷法紀,也曾痛斥朝廷腐敗。他只是為人民而戰,因而他率領的是一支真正意義上的人民子弟兵。他也沒有權利欲,否則他也不會拒絕成吉思汗“南朝為王”的承諾,如果戰爭勝利了,他也不會稀罕腐朽朝廷的封賞,而只會騎上小紅馬帶著他心愛的蓉兒回到桃花島上去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像打贏了美國獨立戰爭後又回到弗吉利亞莊園中去的華盛頓一樣。可惜,他打的是一場必輸的戰爭,其實他可能自己也明白,如同美國南北戰爭中南方的那位李將軍,只不過他知道什麼叫“大丈夫有所不為,有所必為”。或許今天以有些人的眼光來看,他很傻。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站到了歷史的對立面,他的存在和努力客觀上阻礙了歷史車輪的前進,可是誰又能脫離自己生活的時代看待事物呢?
  “巧婦偏伴拙夫眠”是《射雕》經久不衰的話題,有人為蘭心慧質的蓉兒不值,認為他倆在婚後必定不會幸福。我卻很欣賞黃蓉的好眼光,就像李莫愁說的那樣,“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或許這是一種“反戀父情結”,因為男人無論如何聰明,都很難超過她的父親黃藥師了。在《射雕》中蓉兒只是一個“盈盈十四五”情竇初開的小女孩,到了《神雕》中她已經成長為一個女人—一個很現實也很有心計的女人(有點像任盈盈)。這種性格的轉變是很自然的,畢竟,戀愛中的女孩是浪漫的,而婚姻中的女人是現實的,女人與女孩還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在她心中除了情愛之外還多了母愛。許多人接受不了這種人物角色的變換,覺得《神雕》把一個不拘禮法精靈古怪的蓉兒寫得俗不可耐了,這也是為什麼再傑出的女演員也很難演好中年蓉兒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觀眾對這個角色有著一種先入為主的排斥感。 


  蓉兒的人格是在變化的,這也是很正常的,小姑娘總有長大的一天,但是她對靖哥哥的感情卻是至死不渝的。她雖然比郭靖聰明的多,但不可否認她沒有郭靖那樣的大義凜然。她和她的靖哥哥生活在一起,被同化的不是她的傻哥哥,而是她自己。她的個性可能和楊過夫婦以及張無忌、令狐沖等人比較接近,屬於那種“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冬夏與春秋”的隱士,或許他們在歷史的大局觀都比郭靖看得更遠,知道什麼叫“換湯不換藥”,什麼叫“鳥盡弓藏”。她應該是一個“出世”的女人,卻愛上一個“入世”的男人。從她愛上她的傻哥哥的那一天起,她就準備“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惜她的夢想最終沒有實現。她在小節上可能犯錯,但卻大節不虧,在抵禦外侮的戰鬥中,她輔佐她的夫君一直戰鬥到最後一刻,雖然這可能不是她的本心。其實與其說她是為國捐軀,不如說她是為愛情獻身。 


  《宋史》已經丟了好久了,曾經聽一個朋友說過好象歷史上郭靖是確有其人的,時任襄陽城團練使,可能是真的吧,我也一直沒有時間去查證。而前半段的蓉兒絕對是神話中的人物,“此女本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至少我沒有遇見過,後半段才沾上了一絲人間煙火氣。多謝金老先生用一支生化妙筆為一個歷史上的庸人演繹出了一段盪氣迴腸的神話傳說。蒙古人在中原不過待了九十九年,激勵人民奮起抗爭直至取得最終勝利的不是虛無縹緲的“武穆遺書”,而是千萬個郭靖身上所體現出的不屈不撓,戰鬥到底的中華民族精神。他們的一縷忠魂,即使經過千百年歲月長河的滌蕩,仍然散發出淡淡的芳香。 

  在渾身是血幾近脫力的蓉兒看見她的靖哥哥力戰至最後一刻終於虎吼一聲倒下去的時候,她鼓起身體裏的最後一絲力氣飛躍了過去,用自己柔弱的身軀撲在靖哥哥身上,擋住蒙古兵千萬把雪亮的鋼刀,哪怕這只能延緩靖哥哥一秒鐘的生命,畢竟兩個人還是死在了一塊。如果郭靖還有一絲神智清醒的話,他就會聽見蓉兒在他耳邊又輕輕唱起了少年時他背蓉兒赴一燈大師處求救時蓉兒唱的那段《山坡羊》的結尾:“活,你背著我!死,你背著我!”
  這一幕,悲壯而淒婉,眼睛也不由得濕潤了 。 


-------------------------
※此篇文章被閱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dardar 的頭像
    ledardar

    Circus Monkey

    ledard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